《远去的牧歌》导演分享会成功举办

在外人的眼中,游牧是浪漫而自由的,“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牧歌,充斥着远方与诗的美好;在牧人的眼中,游牧却充满着艰苦和无奈,这只是眼前的苟且。在风雪中挣扎前行的骆驼,在山崖上跌落的羊,在转场路上的雪地中生产的妇人,在荒野中被冻僵的牧羊人,无不向我们讲述着这种生活方式的艰难困苦。

40年来,游牧的历史突变,曾经在广大的北方草原逐水草而居,留下无数传奇的游牧生活方式,正在消失。当生活的选择可以更多,牧人也逐渐定居,古老生活方式的改变和传统的消亡,究竟是进步还是衰退?

本届国际绿色电影周的开幕影片《远去的牧歌》,正是为我们讲述游牧人这40年来,草原轮回迁徙的生活、人物的情感心路历程,讲述了世代逐水草而居的中国哈萨克族牧民,在改革开放后生活发生的巨大变化。探讨人与自然、传统与现代间复杂的共生关系。

12月18日19点,中国电影资料馆艺术影院-百子湾店,作为影片《远去的牧歌》的导演,阿迪夏·夏热合曼和周军亲临现场,和观众面对面,分享影片的制作历程和影片希望传达的真情实感。

观影结束后,有观众表达出了“祝愿国家越来越富裕,牧民生活美满,一天比一天好。”的美好愿望。

阿迪夏·夏热合曼导演和周军导演为观众讲述了影片的产生以及影片拍摄过程中遇到的困难:“我们最初的想法是拍纪录片,但是认为遇到这么好的题材应该拍个电影,所以我们拍了《远去的牧歌》。我们的剧中演员全部是非职业演员,为了追求真实感,我们也极少用特技,而是用三年的时间打磨。条件比较艰苦,因为一年四季都是在拍摄,但好在我们的剧组的工作人员都很能吃苦,比如在没有路的地方我们开越野车走十几个小时到拍摄点,工作人员也没有怨言。而且在拍摄的过程中,还有演员受伤,我们的老演员就因为惊马险些掉下悬崖。但是最终,我们把《远去的牧歌》拍出来了,一切都是值得的。

在现代生活对民族传统和特色冲击时,应该如何取舍和保护的问题上,二位导演也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导演阿迪夏·夏热合曼:“时代一直在变迁,但传统仍旧值得留恋。哈萨克族是游牧民族,国家为了解决生活品质和环境生态,帮助牧民设定了居点。现在新疆的年轻人非常现代,也很喜欢现代文化,但是民族习惯其实没有变化很多。所以我们的片子表现了对一些传统的告别。

导演周军:“如何保护传统是世界性难题,也是我们每个人要思考的,但我个人觉得要往前看。我作为汉族我没有穿唐服汉服,但我写汉字用筷子,这些东西是我对汉民族的传承。哈萨克人说唱发达,他们对自然的崇尚和善待生命的基因不会轻易丢失。他们养牲畜,对生命的理解更深刻一点。我们国家56民族一个都不能落下,我们是个大家庭。

古老的游牧方式,是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对更好的生活的追求也并非是恶。人,不是自然的掌管者,而是自然的一部分。古老的哈萨克游牧方式,是自然的方式,当人的欲望与自然发展之间的平衡被打破的时候,唯有人的自我约束与管理,才能够维护与自然的共存关系。

《远去的牧歌》唱响的并不是最后的牧歌,传承也并未消亡,因为自然终将长存,人与自然仍将合而为一。过去的那些美好、那些古老的生活方式,也许会以另一种方式继续延续下去。也许很多年以后,哈萨克的游牧人后裔,我们的后人,仍将看见蓝蓝的天空中飘着白云,白云的下面有着洁白的羊群。人类所传承的,将是绿色。


© 2017-2020 国际绿色电影周 www.cigff.com 版权所有
京ICP备05006633号-11
官方微信
官方微博